塑胶跑道的日常维护需结合清洁、防护、定期检查及及时修复,以延长使用寿命并保障运动安全,具体措施如下:
定期冲洗:每周用高压水枪(压力≤100Bar)冲洗表面,清除灰尘、泥沙及落叶,避免颗粒孔隙堵塞(尤其透气型跑道需保持透水功能)。油污、口香糖等顽固污渍需用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)擦拭,禁用强酸强碱(如草酸、洁厕灵)或钢丝球,防止腐蚀胶面。
杂物清理:每日检查并清除跑道上的尖锐物品(如碎玻璃、铁钉)、重物(如健身器材)及大型垃圾,避免局部受压导致凹陷或开裂。雨后及时清理积水(可用推水刮或吸水机),防止长期浸泡引发脱层。
限制使用行为:
禁止穿钉鞋(鞋钉长度>7mm)、高跟鞋或硬底鞋在跑道上剧烈运动,入口处设置“禁止钉鞋”警示牌。
禁止车辆(含自行车、电动车)驶入,避免重物碾压(如堆放器材、搭建帐篷),确需临时放置物品时需铺垫厚木板(面积≥物品底面积2倍)。
控制大型活动频率(如全校集会、演出),避免在跑道上使用明火(如烟花、焊接)或化学物品(如油漆、涂料)。
环境防护:
周边种植树木需定期修剪枝叶,避免落叶、果实长期堆积腐烂;草坪边缘与跑道接缝处需设置隔离沟(宽5cm、深10cm),防止草根系侵入跑道基层。
高温季节(40℃以上)可在跑道周边洒水降温,避免胶面长期暴晒老化;冬季积雪需自然融化或用橡胶刮雪板清除,禁用盐类融雪剂(会腐蚀材料)。
每周巡检:重点检查表面是否有脱粒、裂缝(长度>5cm)、鼓泡(直径>10mm)或局部凹陷,发现小面积破损(<0.1㎡)时,需用同材质修补胶(如水性聚氨酯)及时填补,避免破损扩大。
每月深度检查:
用2米靠尺复测平整度,误差>5mm/2m时需标记修复;
检测排水系统,确保排水沟无堵塞,排水坡度≥0.3%;
抽样测试摩擦系数(湿态≥0.6),防滑砂缺失区域需补涂防滑面漆(添加0.3-0.5mm石英砂)。
季度性能评估: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弹性(回弹率≥20%)、硬度(邵氏A硬度60-85)及环保指标(TVOC≤0.05mg/m³),数据异常时需排查原因(如基础沉降、材料老化)。
年度养护:每年春季或秋季进行一次全面清洁(如高压冲洗+中性清洁剂深度去污),对褪色区域(色牢度<6级)补涂同色面漆,确保色泽均匀;透气型跑道需检查透水率(≥18L/min·㎡),孔隙堵塞时可用专用疏通剂处理。
翻新周期:
透气型跑道使用5-7年后,若表面颗粒大面积脱落(磨损率>30%),需重新喷涂面层(厚度1-2mm);
混合型、全塑型跑道8-10年进行整体翻新,更换老化弹性层及面层,延长使用寿命至15年以上。
局部鼓泡/脱层:立即用美工刀划开排气,清除气泡内水汽后注入修补胶,压实固化(养护24小时);
化学污染:泼洒油污、颜料后,需在2小时内用吸水棉吸附,再用专用除油剂反复擦拭,避免渗透至基层;
极端天气损伤:暴雨后若出现基础积水返渗,需铲除脱层区域,晾干基层后重新摊铺材料。
通过以上维护措施,可使塑胶跑道正常使用寿命延长3-5年,同时确保运动性能(如弹性、防滑性)符合GB 36246-2024标准,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建议制定《跑道维护台账》,记录每次清洁、检查及修复情况,便于追溯问题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