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资讯塑胶跑道颗粒的“含胶量”指颗粒中橡胶成分的占比(其余为填充料如石英砂、碳酸钙),含胶量越高,弹性、耐磨性、附着力越强,价格也越高。以下为常见含胶量区间及对应价格(基于人工市场调研的通用范围):
| 含胶量区间 | 典型用途 | 价格范围(元/吨) | 价格差异核心表现 |
|---|---|---|---|
| 8%-12% | 底层填充(非表面接触) | 1,500-3,000 | 含胶量**,填充料多(石英砂占比80%以上),手感硬脆,价格仅为高含胶量的1/5~1/3 |
| 15%-20% | 面层防滑(表面接触) | 4,000-8,000 | 含胶量中等,橡胶成分占比提升,手感柔韧(手捏可轻微回弹),价格是底层颗粒的2~3倍 |
| 20%-25% | 高端弹性层(专业场地) | 8,000-15,000 | 含胶量高,几乎无填充料(橡胶占比≥80%),弹性极佳(手捏回弹迅速),价格是底层颗粒的5倍以上 |
含胶量越高,橡胶用量越大:橡胶(尤其是EPDM新料)成本是填充料(石英砂)的10~15倍。例如:
含胶量8%的颗粒:1吨中仅含80kg橡胶,成本约800元(橡胶10元/kg),填充料920kg(石英砂0.2元/kg),总成本≈800+184=984元,售价1500元(含利润);
含胶量20%的颗粒:1吨含200kg橡胶(成本2000元),填充料800kg(160元),总成本≈2160元,售价4000元(含利润)。
人工可判断:高含胶量颗粒手感“柔韧不硌手”,低含胶量颗粒“硬脆易碎裂”(手捏即掉渣)。
底层颗粒(低含胶量):仅需填充厚度,无需直接接触鞋底,对弹性、耐磨性要求低,故用低含胶量降低成本;
面层颗粒(高含胶量):需直接承受跑步摩擦、急停冲击,必须高含胶量(≥15%)以保证防滑(摩擦系数≥0.6)、回弹(冲击吸收率≥20%),性能要求高→材料成本高→售价高。
低含胶量:橡胶与填充料简单混合后破碎即可,人工可徒手搅拌,工艺简单,成本低;
高含胶量:需通过“密炼机混炼”(无工具时可理解为“反复揉压使橡胶与填充料均匀融合”),确保橡胶包裹填充料,避免颗粒分层,工艺耗时→人工成本增加→售价提高。

新料颗粒:无论含胶量高低,价格均比再生料高50%~****。例如含胶量20%的新料颗粒8000元/吨,再生料仅4000元/吨(再生胶含杂质多,需更多填充料,实际有效含胶量更低)。
人工判断:新料颗粒颜色均匀(无黑白斑点),燃烧冒白烟;再生料颜色杂,燃烧冒黑烟(含塑料杂质)。
细颗粒(面层,粒径1-3mm):需更高含胶量(≥15%)以保证颗粒间粘结力,避免脱落,价格比同含胶量的粗颗粒(底层,粒径3-5mm)高20%~30%。
人工判断:细颗粒手感更细腻,粗颗粒有明显砂质感。
小批量(<5吨):高含胶量颗粒(20%)价格可能达15000元/吨,低含胶量(8%)1500元/吨,价差10倍;
大批量(>20吨):供应商可让利,高含胶量降至12000元/吨,低含胶量1200元/吨,价差缩至10倍以内(批量越大,单位成本中“运输、人工”占比越低)。
含胶量与价格呈**“正比关系”:含胶量每提升5%,价格约上涨2000-4000元/吨(底层颗粒涨幅小,面层颗粒涨幅大)。核心影响因素为“性能需求(用途)+材料成本(橡胶占比)+材料类型(新料/再生料)”**。人工选购时,可通过“手感柔韧度”(高含胶量更软、回弹好)和“燃烧烟色”(新料白烟)快速判断含胶量合理性,避免“高价低含胶”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