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氨酯跑道施工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,从环境控制、材料配比、基础处理、施工工艺到质量检测均需精细化操作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及具体措施:
温度与湿度
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5℃~38℃,避免低温(<5℃)导致材料固化不良或高温(>38℃)加速反应引发起泡。
相对湿度需≤70%,防止水汽渗透引发脱层或气泡。
防水防潮
施工前需检查天气预报,避开雨天及早晨湿气较重的时段。
高温作业时,施工人员需准备毛巾擦拭汗水,防止汗珠滴落导致胶面起泡。
突遇降雨时,需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护未固化胶面,并暂停配料。
配比精准性
按厂家比例调配聚氨酯浆料与预聚体,误差需≤0.5%。若发现催化剂用量不足或过多,需立即调整(如补加催化剂或废弃不合格胶浆)。
施工前需进行成胶试验,验证配比合理性,并根据现场温湿度调整催化剂用量。
材料储存
色浆、预聚体需密封储存,桶盖拧紧以防吸潮。
使用前需检测材料含水率,确保≤0.1%。
基础检测与加固
沥青或混凝土基础需平整(3m直尺误差≤3mm)、密实(压实度≥95%)。若发现局部松散,需钻孔灌胶加固。
基础含水率需≤5%,雨后需彻底晾干。
摊铺与厚度控制
分层摊铺胶浆,每层厚度≤2mm,总厚度≥14mm(赛事级跑道需≥18mm)。
使用平刮尺或模条控制厚度,误差为正差(即实际厚度略高于设计值)。
防脱层与平整度
摊铺时需及时清除气泡,接缝处需斜切45°并填充胶浆,避免分层。
利用水准仪校准坡度(≤1‰),确保排水畅通。
撒颗粒与修边
撒EPDM颗粒需掌握胶浆固化状态:过早撒颗粒会下沉,过晚则粘附不牢,需根据经验调整时间。
修边时需检查接缝高度,确保与已固化胶面平齐。
紧急情况应对
刮风:暂停施工并清理吹入胶浆的杂物。
停电:立即停止配料,废弃搅拌器中未固化胶浆。
物理性能检测
冲击吸收率≥35%,摩擦系数干态0.6-0.7、湿态≥0.4,厚度误差≤±0.5mm。
使用全站仪和CAD辅助设计,确保跑道弧线、标线精准(误差≤1mm)。
环保与观感验收
需通过TVOC检测(≤0.05mg/m³)及重金属未检出报告。
表面需无气泡、脱粒、色差,接缝平顺无痕。
聚氨酯跑道施工需严控环境条件、精准配比、规范工艺、及时检测,从基础处理到面层摊铺均需精细化操作。通过科学管理(如分层摊铺、应急防护)和技术手段(如全站仪校准),可确保跑道达到赛事级性能与环保标准。施工团队需具备专业资质(如IAAF认证),并全程留存检测数据以备验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