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资讯上海执行 **T/SHHJ000003-2025《学校绿色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》**(简称“上海团标3.0”),在国标GB 36246-2018基础上大幅升级,核心差异如下:
| 指标类别 | 上海团标3.0要求 | 国标要求 | 关键差异 |
|---|---|---|---|
| 有害物质管控 | 新增8项指标: - 邻苯二甲酸酯≤0.2% - 短链氯化石蜡(SCCPs)≤0.15% - 多环芳烃(18种总和)≤10mg/kg - TVOC释放量≤0.05mg/m³(封闭48小时) | 仅管控18项基础有害物质,TVOC≤0.15mg/m³ | 上海新增“儿童敏感型有害物质”,TVOC限值为国标1/3 |
| 物理性能 | 高温抗软化(65℃拉伸强度保留率≥90%) 低温抗脆裂(-25℃弯折无裂纹) 耐磨损失≤0.5mm(5000次摩擦) | 无高温抗软化要求,低温仅-20℃,耐磨损失≤1.0mm | 适应上海夏热冬寒气候,耐用性提升50% |
| 检测场景 | 模拟高温(40℃)、高湿(85%RH)极端环境释放量检测 | 常温检测 | 更贴近上海梅雨季、酷暑实际使用场景 |
上海团标3.0从 原材料→施工→成品 全链条强化环保管控,核心要求如下:
强制认证:所有材料需提供 SGS碳足迹报告(禁止使用废轮胎再生胶粉),EPDM颗粒胶含量≥20%,聚氨酯胶水固含量≥60%(人工简易检测:取100g胶加热至120℃,残留物≥60g)。
生物基材料补贴:使用生物基材料占比≥30%的项目,可申请 40元/㎡财政补贴(需提供材料成分检测报告)。
VOCs实时监测:施工区需安装TVOC在线监测设备(预算约5000-8000元),数据实时上传教育局平台,超标自动报警(限值0.05mg/m³)。
无异味施工:禁止使用溶剂型胶水,必须采用水性胶粘剂(开盖后无刺鼻气味,手摸黏稠不拉丝)。
封闭检测:完工后封闭场地48小时,由CNAS认证实验室检测,要求 苯系物未检出,甲醛释放量≤0.01mg/m³(仅为国标1/20)。
家长监督机制:学校项目需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材料验收和环保检测过程,签字确认后方可通过。

结合上海 梅雨季高湿、夏季高温、冬季阴冷 气候特点,无工具施工需重点控制以下环节:
平整度:水泥基层用“3米直尺+光脚踩”检查,误差≤3mm(凸起处用石块磨平,凹陷>5mm用水泥:沙子=1:3手工修补,手掌压实)。
含水率:沥青基层需暴晒3天(梅雨季用干沙土覆盖吸附水分,每日更换沙土),手摸“无湿痕”,塑料布覆盖24小时无内部水珠。
排水坡度:人工找坡≥0.8%(用绳子拉斜线,确保暴雨后40分钟无积水,低洼处手工垫高)。
胶粘剂搅拌:单组分水性胶倒在硬纸板上,戴手套单方向揉拌5分钟(至无颗粒感,提起呈连续线),每次搅拌量≤20kg(避免提前固化)。
卷材铺设:2人抬卷材(12-15kg/㎡)沿参考绳缓慢放下,“脚踩+掌压”排泡(从中心向边缘“米字形”踩压,每平米5遍,确保无空鼓)。
接缝处理:手指蘸胶填入接缝(与表面齐平),用硬纸板刮平后,横向踩压10次(力度“能捏出指印”),确保粘结牢固。
| 气候场景 | 纯人工应对方案 |
|---|---|
| 梅雨季(6-7月) | 每日用干扫帚扫3遍表面,基层涂刷防水底漆(手工刷涂,用量1.2kg/㎡),接缝处额外填胶密封 |
| 高温施工(≥35℃) | 早晚作业(5:00-10:00、15:00-19:00),材料用湿布包裹降温(手摸不烫手),每小时搅拌1次胶避免分层 |
| 冬季施工(<10℃) | 施工区用塑料布封闭,内置炭火盆加热(保持温度15℃以上),胶粘剂中加5%温水(40℃)搅拌增强流动性 |
上海验收实行 “一票否决制”,任一指标不达标即需返工,核心标准如下:
冲击吸收:35%-50%(手托5kg沙袋从1m高度落下,回弹高度≤30cm,下陷深度3-5cm)。
抗滑值:湿润表面穿运动鞋急停无打滑(鞋底与跑道纹理有明显“抓地感”,手工拉拽鞋底无滑动)。
拉伸强度:≥0.7MPa(双手抓住卷材边缘,向两侧用力拉,无撕裂或脱层)。
有害物质释放:TVOC≤0.05mg/m³,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未检出(需提供检测报告原件)。
气味等级:验收人员在场内停留30分钟,无刺鼻气味(等级≤1级,“几乎无嗅”)。
需提交 “生产-施工-检测”全链条档案(保存至少10年),包括材料供应商资质、每道工序施工记录(附照片)、家长监督员签字文件等。
“团标3.0是红线,环保材料先过关;基层平净干为先,梅雨季防坑洼陷;胶匀铺实无空鼓,冬暖夏凉控温变;验收双检(物理+环保)严,十年档案可追溯”——上海塑胶跑道建设的核心是 “*严标准+气候适配+全周期管控”,无工具施工时需通过“人工感官判断质量、手工操作控制细节”,确保每一步符合地方规范,避免因环保不达标或气候适应性差导致返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