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资讯表现: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鼓包,直径2-20cm,按压有弹性或空洞感,严重时破裂露出基层。
核心原因:
基层含水率超标(施工时基层未干燥,水汽受热膨胀顶起涂层);
材料配比错误(固化剂过多导致反应过快,或搅拌不均产生气泡);
局部粘结失效(基层油污/灰尘未清理,形成“假性附着”)。
表现:
表面裂纹:发丝状细纹(宽度<1mm),深度仅达面漆层;
结构性开裂:裂缝宽1-5mm,贯穿硅PU全层,甚至延伸至基层(伴随起砂、剥落)。
核心原因:
基层伸缩缝未填充或密封胶老化;
材料弹性不足(如固化剂过量导致硬脆);
长期重载碾压(如车辆驶入)或温度剧烈变化(热胀冷缩)。
表现:硅PU涂层与基层或涂层间剥离,用手能掀起,脱层区域有明显“空鼓”声。
核心原因:
基层未拉毛(混凝土表面光滑,粘结力不足);
底漆漏涂或未干燥即涂下一层;
施工时温度过低(<10℃),材料固化不完全。
表现:局部区域(如三分线、罚球区)纹理磨平,露出底色;或整体颜色变浅、局部泛黄。
核心原因:
面漆耐磨性不足(固含量低或施工厚度<0.3mm);
长期紫外线照射导致颜料分解;
清洁时使用强腐蚀性清洁剂(如草酸、洁厕灵)。
表现:雨后2小时仍有局部积水(深度>5mm),多位于低洼处或排水坡度不足区域。
核心原因:基层平整度差(3m靠尺误差>5mm);或排水沟堵塞、坡度设计不合理(标准坡度1%-1.5%)。

适用场景:单点起泡或小面积连片起泡(总面积<5㎡)。
步骤:
切割与清除:
用美工刀沿气泡边缘外扩5cm切割成方形/圆形,深度至基层,彻底铲除起泡层及松散材料,露出干净基层。
基层处理:
用毛刷清理浮灰,若基层潮湿(含水率>8%),用吹风机热风档烘干(温度60℃,持续2小时);油污用酒精擦拭干净。
分层修补:
底漆层:涂刷单组分聚氨酯底漆(用量0.2kg/㎡),干燥4小时;
弹性层:按硅PU弹性料:A组分:B组分=1:0.2配比搅拌,刮涂至与原场地厚度一致(用卡尺测量),干燥12小时;
纹理层+面漆层:混合纹理料(含石英砂)刮涂1遍(厚度0.5mm),干燥6小时后,涂覆同色面漆(2遍,总厚度0.3mm)。
压实与养护:每道工序后用50kg压辊碾压,24小时内禁止踩踏,72小时完全固化。
| 裂缝类型 | 修复步骤 | 关键材料 | 
|---|---|---|
| 发丝裂缝(<1mm) | 1. 用砂纸打磨裂缝周围5cm区域(去除浮层); 2. 直接涂刷硅PU面漆(稀释10%),覆盖裂缝; 3. 干燥24小时。  | 同色硅PU面漆、80目砂纸 | 
| 中小裂缝(1-3mm) | 1. 用刀片扩缝至“V”型(深度3mm); 2. 填充硅PU弹性腻子(A:B=5:1),刮平; 3. 干燥12小时后,涂刷纹理层+面漆。  | 硅PU弹性腻子、刮板 | 
| 大裂缝(>3mm) | 1. 切割裂缝两侧各5cm,形成矩形区域(深度至基层); 2. 基层裂缝填充聚氨酯密封胶; 3. 按“起泡修复”步骤重新铺设硅PU层。  | 聚氨酯密封胶、硅PU全套修补料 | 
适用场景:脱层面积>1㎡或连片脱层。
步骤:
整体铲除:用铲刀将脱层区域(含边缘5cm完好涂层)彻底铲除,确保基层无残留硅PU材料。
基层拉毛:若基层光滑(如未处理的混凝土),用角磨机(80目砂轮片)打磨表面,形成粗糙纹理(增强粘结力)。
重新施工:严格按“底漆层→弹性层→纹理层→面漆层”顺序施工,每层干燥时间比正常延长30%(确保充分固化)。
边缘过渡:新老涂层交界处用砂纸打磨成45°斜坡(宽度5cm),避免后期开裂。
轻度磨损(仅面漆磨掉):
打磨磨损区域(50目砂纸),清理粉尘;
涂刷2遍同色面漆(厚度0.3mm),干燥24小时。
重度磨损(露弹性层):
先涂1遍弹性层(厚度0.5mm),干燥12小时;
再涂纹理层+面漆,与周边纹理匹配。
色差修复:
整体清洗场地后,涂刷1遍“面色剂”(硅PU面漆:水=1:3稀释);
对局部泛黄区域,用专用除色剂(草酸浓度5%)擦拭,清水冲洗后补涂面漆。
局部低洼(面积<2㎡):
用环氧砂浆(水泥:砂:环氧胶=1:2:0.3)填补低洼处,找平至与周边齐平;
干燥24小时后,按“轻度磨损”步骤涂覆硅PU层。
大面积积水(坡度不足):
重新测量场地坡度,标记积水区域;
对基层进行“整体找平”(用沥青冷补料或环氧砂浆),确保坡度1%-1.5%;
重新铺设硅PU涂层(需整体施工,避免色差)。
| 材料类型 | 作用 | 关键参数要求 | 适用场景 | 
|---|---|---|---|
| 硅PU修补料 | 弹性层/纹理层修复 | 固含量≥65%,拉伸强度≥1.5MPa,回弹率≥20% | 起泡、开裂、脱层修复 | 
| 单组分聚氨酯底漆 | 增强基层与涂层粘结力 | 粘度500-800cps,附着力(划格法)≥1级 | 所有修复前基层处理 | 
| 聚氨酯密封胶 | 填充伸缩缝、大裂缝 | 延伸率≥300%,固化时间24小时 | 大裂缝、基层伸缩缝 | 
| 硅PU面漆 | 恢复颜色与耐磨性 | 耐候性(QUV老化1000h无粉化),光泽≥30° | 磨损、色差修复 | 
| 环氧砂浆 | 基层找平 | 抗压强度≥30MPa,初凝时间≥4小时 | 积水、基层凹陷修复 | 
材料匹配原则:必须选用与原场地同品牌、同批次材料(不同品牌配方差异可能导致兼容性问题,如分层、色差)。
修复完成后需通过以下检测,确保性能达标:
平整度:3m靠尺测量,误差≤3mm/2m,修复区域与周边无明显高差;
粘结强度:十字划格法(间距1mm,深度至基层),胶带剥离后涂层无脱落(GB/T 9286标准);
弹性:落球试验(1kg钢球从1m高度落下,回弹高度≥0.2m,与原场地误差≤10%);
排水性:人工洒水(10L/m²),修复区域10分钟内无积水。
表面无气泡、裂缝、流挂,纹理均匀(与原场地一致);
色差:用色差仪测量,ΔE≤3(肉眼基本不可辨);
线条:修复区域内的标线(如三分线)位置偏差≤5mm,宽度5±0.5cm。
施工阶段:
基层含水率必须≤8%(塑料薄膜覆盖法检测);
材料配比严格按说明书(用电子秤称重,误差≤0.1kg);
避免在雨天、大风(>5级)或高温(>35℃)施工。
使用阶段:
日常维护:每周清水冲洗,每月用中性清洁剂清洁1次;
定期检查:每季度检查伸缩缝密封胶、排水系统,每年做1次整体面漆保养(薄涂0.1mm);
禁止行为:车辆驶入、尖锐物(如高跟鞋、铁锹)直接接触场地。
硅PU篮球场维修的核心是“找准病因、彻底处理、材料匹配”。对于起泡、开裂等结构性病害,需从基层处理入手;对于磨损、色差等表面问题,可通过局部补涂解决。修复后需养护7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,配合科学维护,可使场地寿命延长3-5年。